原刊香港:《文匯報》2006年10月29日 C2
這兩個星期,總共看了六場表演,屬於四﹑五星級的,竟然有四場之多。「小交」跟俄羅斯小提琴家華達姆.拉金姆合作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和上海弦樂四重奏都是世界頂尖水準,名不虛傳;日本明和電機的自嘲式流行音樂演出把壞品味變成好品味,是溫柔敦厚的諷刺小品。而最突出的,在預期之內,是新視野藝術節的開幕節目「沈偉舞蹈藝術」的《春之祭》和《天梯》,是當代舞蹈藝術的精品。
《春之祭》用的是史達拉汶斯基的樂曲,沈偉的舞蹈編排似乎只取了樂曲春意盎然的意象,群舞者活潑的能量和台上空間錯落的調度都乾脆利落,沒有半絲濫情的痕跡,更沒有半點賣弄聰明﹑故作神秘的企圖,而這些濫情﹑賣弄的傾向,正是不少當代舞蹈作品不得人心的地方。《春之祭》最大的特色,是把中國舞的詞彙融入當代舞蹈中,戲曲的台步(走圓場)是整體舞步和空間結構的基調,雲手﹑劈腿等動作有高度使用;這固然不是沈偉獨創,不少當代藝術家常以此為實驗,但《春之祭》高出一線之處,是成功把這些動作化成較中性的舞蹈詞彙,中國式台步成了把舞蹈員身體異化和風格化的手段,雲手﹑劈腿成了有趣的肢體活動,要求舞蹈員把活動重心置於腰際,與西方舞蹈向上衝的動感有很大不同,啟發舞蹈員在使用身體的方法上表達出全新的創造力。中國舞動作符碼得以脫離民族論述的正反兩極,成為從容自若的創作手段。
下半場《天梯》同樣精彩,而且在視覺上更富詩意,緩慢的動作及半╱全裸的舞蹈員在天藍色的台上竟釋放出一種仙氣,那是對人的基本狀態──活動的身體──最純粹﹑最高尚的體會;這種提升意識的效果,本是藝術追求的境界。
新視野藝術節是我每年期待的節目,今年頭一炮的開幕節目就為主題「新視野」──在全球化的新世界為跨文化藝術尋找新視點──提供了一個成功的好例子,主辦者在選節目上的確很有眼光。相信今年十一月會像過去幾年一樣,朋友碰面都是一臉渴睡相,原因都是捨不得不看新視野的節目。的確,就是這樣的文化生活,叫我一次又一次肯定定居香港是正確的選擇。
香港蘭亭學會藝術展在本月19日於北京中央美院美術館開幕。藝展為期四天,共展出一百二十一幅本港高水平的書法及水墨作品。頂尖書畫作品包括,香港中國人物畫會會長羅冠樵作品《秋瑾烈士》、嶺南藝術會會長伍月柳的《晚風吹送焦花紅》、香港蘭亭學會主席李錦賢的《巫峽》以及蘭亭學會會長王齊樂的行書作品等。
李錦賢說︰「香港多數為嶺南畫派,把西方的光和色運用到畫面中,風格秀逸,而北方畫派,則粗獷豪放。南方人若學習北方畫的深厚、奔放,北方人吸收南方藝術土壤的靈性,會有利於促進整個中國書畫藝術的發展。」(北京新聞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