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8日 星期五

伍家嶸:白毛女與莫斯科襲擊案

原刊香港:《信報》2013年2月8日 C5


1 月底,發生了一宗轟動芭蕾界的襲擊案,上了國際新聞。莫斯科大劇院芭蕾團 藝術總監Sergei Filin 在所住大廈外遭到冷血伏擊,原因撲朔迷離。事發一個雪夜,Filin 剛要走進大廈時聽到有人叫他的名字,他回頭一看,卻見到一個蒙面男子。他意識到自己身處險境。事實上,多個星期來,他屢遭神秘電話騷擾。他即時想逃,但卻 快不過該蒙面人。他迎面向Filin噴射硫酸液體。一名停車場人員趕到協助,用雪給他清洗液體,但他的眼部、臉孔和頭皮都已遭到腐蝕。本周初,他已由莫斯 科醫院轉到德國專科醫院接受治療,希望可以挽回他的視力。

Filin獲委大劇院藝術總監不過兩年,他在推行大劇院現代化上已見成效。但此舉卻得罪了團中的保守派分子,其中以享負盛名的三十九歲首席蹈員Tsiskaridze 為中堅。警方現時認為這襲擊案的背後不出三個可能性。

藝術背後醜陋一面

首先,這可能涉及團內的權力鬥爭,還有蹈員間力求上位的明爭暗鬥。第二個可能性是情慾爭風呷醋。第三是團內見不得光的金錢利益。團門票搶手,很多時原該劃給網上購買的門票會落到黃牛黨手上以巨額出讓。Filin 可能想一正歪風而遭毒手。

不過真相如何,大劇院的聲名已損,亦讓人察覺,不吃人間煙火的藝術背後仍有不為人知的黑暗一面。

 回到香港這邊,上海芭蕾團是香港稀客,北京的中央芭蕾訪港倒較頻。我對上一次在港觀賞上芭是差不多十年前的《天鵝湖》演出。不過我在2005年曾評論過該團在上海首演巴蘭欽的《小夜曲》和王媛媛的新作。平心而論,上芭的國際聲譽不及中芭響亮,因而海外巡迴演出的機會較稀。


多得中國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交流協會,上芭1月底在香港文化中心演出了五場,其中兩場為贊助商專場。不過上芭這次只帶來單項碼,就只演出該團首本目《白毛女》。另一個更為人熟悉的樣板戲目《紅色娘子軍》則為中芭名下,每次訪港演出都榜上有名。

反映當年精神面貌

《白毛女》是兩幕共八場的劇,長度只有兩小時多。節目單上沒有列出編者姓名,看來跟《紅色娘子軍》一樣,是集體創作的作品。這劇現在看來有點陳腐,當然也可說它反映了某年代的精神面貌。《白毛女》在1965 年首演,一年後文化大革命爆發。故事其實跟《紅色娘子軍》大同小異,背景是抗日戰爭前夕,農家女因不堪惡毒地主虐待而逃走,八路軍後來給她申冤雪恨。

在 故事中,女主角喜兒的父親在除夕夜因沒錢償還給大地主兼給日本人當漢奸的黃世仁,因而被他的手下打死。喜兒被帶到黃家為婢,常遭黃世仁的母親虐待。一名老 婢看不過眼,偷偷將她放走。黃的手下追到河邊,找到她的鞋子,誤以為她已死掉。喜兒躲在深山中,歷盡艱辛,頭髮全轉白。她的愛人王大春加入了八路軍,擊潰 了日軍和地主,最後跟喜兒重逢。
這個劇的編很是一般,結構鬆散而沒有什麼過人地方。相對而言,《紅色娘子軍》的編出色得多。《白毛女》的第一幕失之冗長,幸好第二幕的節奏緊湊得多。我不明白為什麼女主角要由二人分飾。這次由李晨晨飾演喜兒,范曉楓演白毛女。其實由一人演出並沒有難度。首演晚主角都很入戲,吳虎生的王大春令人難忘,而出色的群展演了上芭的團實力。

這是我首次欣賞上芭這齣革命樣板戲,很是賞心悅目。要是團能兼演一個雜錦目,就更能反映該團的實力和該團藝術總監辛麗麗的藝術視野。香港藝術節每年都邀請知名海外團訪港,但本地迷同時亦樂見更多內地團到港演出。跟上芭一樣,廣州芭蕾團已十年未有訪港。跟其他城市的駐城團不同,香港芭蕾團的演出較疏,絕對有空間讓更多海外及內地團訪港,以饕迷。


伍家嶸

2013年2月3日 星期日

劉玉華:《羅密歐與茱麗葉》悲劇再現 美國芭蕾舞劇院多組舞星傾情演繹

原刊香港:《大公報》2013年2月3日 B11


作為今屆香港藝術節的重頭戲之一,美國芭蕾舞劇院將於二月底至三月初,連演七場由肯尼夫.麥美倫編排的三幕長篇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

莎士比亞的名劇《羅密歐與茱麗葉》,故事情節大家早已非常熟悉;很多編舞家根據原著大綱改編成舞劇,版本可謂不勝枚舉。英國編舞大師麥美倫(Kenneth MacMillan, 1929-1992) 一九六五年替英國皇家芭蕾舞團排演了這個共三幕十三個場景的版本,配樂仍沿用普羅科菲耶夫的樂曲。當年在倫敦首演,由瑪歌芳婷及雷里耶夫飾演男女主角,哄動一時。時至今日,世界各地很多芭蕾舞團均經常搬演這個版本,它是其中一個備受推崇的經典劇目,也是麥美倫的傳世代表作之一。

演麥美倫經典版本

這齣不朽的愛情悲劇,自首演迄今,深深地牽動着觀眾的心弦。香港觀眾曾不只一次欣賞到這個版本的演出。據資料顯示,最早期雷里耶夫與瑪歌芳婷,聯同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的表演,一九六六年被拍攝成彩色電影,上世紀七○年代在本地戲院公映。稍後,英國皇家芭蕾舞團於一九八三年六月首次訪港,演出了四場麥美倫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十年後,即一九九三年四月,伯明翰皇家芭蕾舞團(前稱作莎特拉.惠斯皇家芭蕾舞團),臨港公演了五場由麥美倫親自排演的修訂版本。

細算起來,美國芭蕾舞劇院這次公演麥美倫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應是近三十年第三度在本地舞台再現。事實上,該團直至一九八五年方首次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搬演這個劇目。舞團現任藝術總監凱文. 麥肯齊(KevinMckenzie)年輕時也曾擔演過劇中的羅密歐。上世紀蘇聯基洛夫芭蕾舞團台柱明星瑪卡洛娃(Natalia Makarova)投奔西方後曾加盟美國芭蕾舞劇院,當年飾演茱麗葉,跟麥肯齊傾力演繹劇中人物為真愛殉情的悲慘命運,其精湛演出贏得觀眾一致讚賞。

該團今回訪港演出,安排了五組舞蹈員擔演羅密歐與茱麗葉;大家有機會在不同日子檢閱舞團資深舞者與後起之秀各自展現個人獨特的氣質及塑造人物的表現力。

二月二十七日夜場及三月二日日場將由舞台經驗豐富的Julie Kent夥拍Roberto Bolle,兩位均是國際知名的傑出舞蹈家。土生土長的Julie Kent一九八六年贏得洛桑國際芭蕾舞比賽獎牌,隨即加盟美國芭蕾舞劇院當群舞舞者,一九九三年獲擢升為首席舞蹈員,並於同年贏得多倫多艾力克.布魯恩(Erik Bruhn)大獎。二○○○年,她更獲選為莫斯科貝諾瓦芭蕾舞大獎(Prix Benois de la Danse)最佳女舞蹈員。

原籍意大利的Roberto Bolle在史卡拉芭蕾舞學校接受訓練,一九九四年加入米蘭史卡拉劇院芭蕾舞團,兩年後晉升為首席舞蹈員。多年來,他經常以客席身份參與很多國家的芭蕾舞團演出,包括英國皇家芭蕾舞團、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等。二○○七年,他首次跟美國芭蕾舞劇院合作,至今已為舞團演出了《茶花女》、《曼儂》、《吉賽爾》、《落葉之詩》、《第九交響曲》……等無數古今劇目。

二月二十八日,另一對扮演茱麗葉與羅密歐的首席舞蹈員PolinaSemionova和Marcelo Gomes同樣是享負盛名的優秀舞蹈家。現年二十八歲的Polina Semionova生於莫斯科,原是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學校的畢業生,二○○二年應邀加盟柏林國家歌劇院芭蕾舞團,之後她應邀到世界各地許多舞團作客席演出。Polina自出道以來,獲獎無數;她是莫斯科國際芭蕾舞比賽的金牌得主,並贏得俄羅斯維格洛娃芭蕾舞大賽一等獎……等多項殊榮。二○一二年,她正式效力美國芭蕾舞劇院,演出的劇目包括《天鵝湖》、《舞姬》、《唐.吉訶德》、《落葉之詩》……等。

五組舞者輪流擔演主角

來自巴西的Marcelo Gomes除在里約熱內盧習舞外,也曾到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學校、侯斯頓芭蕾舞學校、波士頓芭蕾舞學校……等接受訓練,並於洛桑芭蕾舞比賽中獲頒最有前途舞者獎項。一九九七年,他加入美國芭蕾舞劇院,二○○二年晉升為首席舞蹈員,二○○八年因表現出眾,獲評委一致讚賞,授予莫斯科貝諾瓦芭蕾舞大獎最佳男舞蹈員獎項。他曾客席參演馬林斯基芭蕾舞團及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的演出。目前,他和Polina Semionova同為聖彼得堡米克洛夫斯基芭蕾舞團的客席首席舞蹈員。

三月一及三日的一組主要演員

Paloma Herrera與Cory Stearns,前者同樣來自巴西。Paloma二○○○年曾隨團來港演出《唐.吉訶德》的女主角,台風魅力逼人,舞技高超,臨場觀眾無不擊節喝采。她一九九一年加盟舞團,四年後擢升為首席舞蹈員,歷年演繹過多不勝數的古今大型及中、短篇劇目;納曹.杜亞陶曾在其舞作《無言》(Without Words)中給Paloma度身編排舞段;羅曼斯基排演舞劇《On theDnieper》時,更挑選她飾演劇中女主角之一奧爾嘉。

生於紐約長島的Cory Stearns十五歲時參加全美青少年芭蕾大賽,獲英國皇家芭蕾舞學校頒發獎學金到倫敦習舞,並以優異成績畢業。他二○○六年加盟舞團,二○○九年贏得艾力克.布魯恩最佳男舞蹈員獎,二○一一年晉升為首席舞蹈員。

三月二日晚茱麗葉的角色,由來自古巴的Xiomara Reyes飾演,她是古巴國家芭蕾舞學校的高材生,曾效力古巴及比利時的芭蕾團;更客席參演意大利、法國、希臘、韓國和俄羅斯多個舞團的表演。再者,她曾在秘魯的國際芭蕾比賽贏得最佳獨舞舞蹈員金獎。二○○一年獲美國芭蕾舞劇院聘用為獨舞演員,二○○三年擢升為首席舞蹈員。

不同國籍舞者登台比舞

跟Xiomara 共舞的羅密歐, 由Herman Cornejo扮演。這位來自阿根廷的男舞者,十六歲便在莫斯科的國際舞蹈比賽中勝出,擷取了金牌,更獲阿根廷芭蕾舞團擢升為主要演員。他一九九九年加盟美國芭蕾舞劇院,二○○三年晉升為首席舞蹈員。

三月二日日場,由嶄露頭角的韓裔女舞蹈員Hee Seo 與法裔的男舞者Alexandre Hammoudi 擔綱演出。

Hee Seo二○○三年一口氣贏得瑞士洛桑芭蕾舞比賽及全美青少年芭蕾舞大賽的大獎,可說是雙冠軍得主。她二○○六年加盟舞團,並剛於二○一二年七月晉升為首席舞蹈員。Alexandre同樣在多個國際芭蕾舞比賽中奪得獎項,十六歲便獲聘為古巴國家芭蕾團的舞蹈員,巡迴南美洲表演。他二○○四年正式成為美國芭蕾舞劇院的舞者,二○一二年擢升為獨舞演員。若論演繹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愛情故事,這兩位後起之秀在年齡感方面,肯定更貼近劇中愛侶的情況,更具說服力。

(下)

2013年2月1日 星期五

劉玉華:生活從聖彼得堡開始─納曹.杜亞陶專訪側記

原刊香港:《大公報》2013年2月1日 B17

除了抒述在排練室裡排演新舊舞蹈作品的情況外,納曹.杜亞陶(Nacho Duato)又談到兩年來在聖彼得堡日常生活的點滴。他最感欣慰的莫過於覺得自己已成為當地的市民,而不僅僅是一位舞蹈工作者。

他說: 「我固然很關心在聖彼得堡這座城市發生的一切文化活動,同時意識到單是因我從西班牙轉到俄羅斯搞舞蹈這個舉動,在當地已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人們議論紛紛。即使我沒有創作公演新的舞蹈,已時刻吸引着群眾的關注,別具宣傳的效應。

向當地媒體暢所欲言

「當地傳媒來採訪,我也沒有任何顧忌;我對他們暢談個人對俄羅斯的感覺,指出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尚待改善,有哪些方面則令我鍾愛不已。我又可以跟大家討論總統普京、言論自由、民主體制,甚至Pussy Riot……等事件。能過這樣的生活對我來說很重要,我總不可能腦子裡只顧想着如何構思舞步動作!(You are a citizen, you think aboutother things, not only about ballet all the time.And I think that's important)。

「此外,我飼養了一頭Jack Russell小狗,十分可愛。(他邊說,邊打開手提電話屏幕,讓我看牠的多張照片)。這是牠六個月大的模樣,現在雖然長大了,但仍屬體型細小的狗狗。我給牠起了個名字,叫做米克洛娃(Mikhaileva),不知道沙皇是否喜歡我這樣叫牠呢?」杜亞陶哈哈大笑起來,接着道:

「米克洛娃雖然在俄羅斯出生,但懂得多國語言。我的管家說俄語,我說西班牙語,我的朋友們則說英語,牠都能聽懂。」

瀟灑辭別西班牙舞團

對於頭也不回地辭別耕耘了二十年的西班牙國家芭蕾舞,杜亞陶坦言:

「我在馬德里創立的一切都不再存在。我創辦的西班牙國家芭蕾舞團二團經已解散。至於主團則仍然繼續運作,他們現在聘請了前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台柱明星José Carlos Martinez出任藝術總監。

他們不再搬演我創作的劇目。我禁止他們排演我的舞蹈,因為我人既不在馬德里,我的助手一個也沒有留在當地;他們不需要我,那就不必再演出我的劇目。我搞不通他們為啥一方面解僱我,另一方面則想表演我的舞作。我就是不允許他們演了!」他的語氣略帶激動: 「初時,我確感到憤怒;現在則怒氣已消。實際上,我很幸運,我覺得事情那樣終結是好事;使我覺得惱怒的是情況竟發生得令人感到極之討厭。二十年的辛勞和嚴謹的藝術創作成果,我帶領西班牙的舞蹈往前邁進的事實,掌管文化的政府部門和官員竟然以完全漠視的態度對待我。我曾跟九位文化部長共事,我敢說他們全都對文學、繪畫、舞蹈、雕塑……等藝術領域一無所知。很難想像,這些無知、無文化修養的人,居然能管理文化藝術!」

至於會否計劃成立杜亞陶舞蹈基金會,像巴蘭欽基金會、羅賓斯基金會那樣,更有系統地保存、整理、排演自己的舞蹈作品,他笑說道:「這事情目前言之尚早,我還活着呢,年紀也不算太大,待日後再考慮。」

「我總共有七、八位助手。現時有三名助手隨我住在聖彼得堡。其中兩位協助我在舞團排演劇目,另一位則到維加洛娃芭蕾舞學院教授我創作的劇目。餘下的會按世界各地舞團的要求,分派到不同城市去排演我的作品。他們對我的作品非常熟悉,以前又參演過我的劇目。每年大約有六至七個舞蹈,在個別助手的指導下由各國的舞團搬上舞台。香港芭蕾舞團去年十一月演出的《卡薩迪》(前譯作《陰聲陽唱》)也是先由助手綵排,我只能在正式公演前幾天方抽空前來監督演出,為首演場作最好的準備。」

提到今回已是第三次在香港接受訪問,杜亞陶說:

「下次應該到我在聖彼得堡的辦公室來做訪問,可以趁天氣好的季節去一趟米克洛夫斯基劇院,欣賞舞團的演出。九月及十月秋天的景致很美,你能看到很多林木。或者可以選擇五、六月份前來。

冬天雖然氣溫可低至零下攝氏二十五度,但白雪遍地,又是另一番風景。我愛下雪天的聖彼得堡。

「再者,我計劃邀請我的編舞家朋友如依里.基利安(Jiri Kylian) 、威廉. 科茜(WilliamForsythe)等到米克洛夫斯基芭蕾舞團來排舞。我會在他們抵埗之前,為舞蹈員們作好準備,好讓他們體驗不一樣的動律姿態。屆時,舞團公演這些當代編舞家的劇目,將引起新一輪的哄動。這對舞者和觀眾都是好事。刻下,人們都在談論米克洛夫斯基芭蕾舞團,因我們推出很多從未曾在俄羅斯舞台上搬演的耳目一新劇目。」

登場獻舞向巴赫致敬

有興趣再睹杜亞陶舞台上風采的舞迷,可上網觀看米克洛夫斯基芭蕾舞團演出的《巴赫敘╱靜寂與空虛》(Multiplicity/Forms of Silence andEmptiness)。他在開始和結束的兩個環節中親自出場表演兩段獨舞,這乃杜亞陶轉投該團後首度粉墨登場,在米克洛夫斯基劇院舞台上跟觀眾見面。

誠如杜亞陶二○○四年三月訪港時指出,他以編舞家的身份登場,向巴赫提出採用其樂曲編舞的請求,待整晚的表演結束之際,他再次出場感謝巴赫給人類撰寫了許多傳誦千古的美樂。杜亞陶的現身象徵着某程度的祭典意義。

《巴赫敘╱靜寂與空虛》全舞長約一個半小時,米克洛夫芭蕾舞團的演出由劇院樂團現場伴奏,很值得一看再看。(網址:www.mikhailovsky.ru/en/events/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