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刊香港:《信報》2013年2月8日 C5
1 月底,發生了一宗轟動芭蕾界的襲擊案,上了國際新聞。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 藝術總監Sergei Filin 在所住大廈外遭到冷血伏擊,原因撲朔迷離。事發一個雪夜,Filin 剛要走進大廈時聽到有人叫他的名字,他回頭一看,卻見到一個蒙面男子。他意識到自己身處險境。事實上,多個星期來,他屢遭神秘電話騷擾。他即時想逃,但卻 快不過該蒙面人。他迎面向Filin噴射硫酸液體。一名停車場人員趕到協助,用雪給他清洗液體,但他的眼部、臉孔和頭皮都已遭到腐蝕。本周初,他已由莫斯 科醫院轉到德國專科醫院接受治療,希望可以挽回他的視力。
Filin獲委大劇院藝術總監不過兩年,他在推行大劇院現代化上已見成效。但此舉卻得罪了舞團中的保守派分子,其中以享負盛名的三十九歲首席舞蹈員Tsiskaridze 為中堅。警方現時認為這襲擊案的背後不出三個可能性。
藝術背後醜陋一面
首先,這可能涉及團內的權力鬥爭,還有舞蹈員間力求上位的明爭暗鬥。第二個可能性是情慾爭風呷醋。第三是舞團內見不得光的金錢利益。舞團門票搶手,很多時原該劃給網上購買的門票會落到黃牛黨手上以巨額出讓。Filin 可能想一正歪風而遭毒手。
不過真相如何,大劇院的聲名已損,亦讓人察覺,不吃人間煙火的藝術背後仍有不為人知的黑暗一面。
回到香港這邊,上海芭蕾舞團是香港稀客,北京的中央芭蕾舞訪港倒較頻。我對上一次在港觀賞上芭是差不多十年前的《天鵝湖》演出。不過我在2005年曾評論過該團在上海首演巴蘭欽的《小夜曲》和王媛媛的新作。平心而論,上芭的國際聲譽不及中芭響亮,因而海外巡迴演出的機會較稀。
多得中國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交流協會,上芭1月底在香港文化中心演出了五場,其中兩場為贊助商專場。不過上芭這次只帶來單項舞碼,就只演出該團首本舞目《白毛女》。另一個更為人熟悉的樣板戲舞目《紅色娘子軍》則為中芭名下,每次訪港演出都榜上有名。
反映當年精神面貌
《白毛女》是兩幕共八場的舞劇,長度只有兩小時多。節目單上沒有列出編舞者姓名,看來跟《紅色娘子軍》一樣,是集體創作的作品。這舞劇現在看來有點陳腐,當然也可說它反映了某年代的精神面貌。《白毛女》在1965 年首演,一年後文化大革命爆發。故事其實跟《紅色娘子軍》大同小異,背景是抗日戰爭前夕,農家女因不堪惡毒地主虐待而逃走,八路軍後來給她申冤雪恨。
在 故事中,女主角喜兒的父親在除夕夜因沒錢償還給大地主兼給日本人當漢奸的黃世仁,因而被他的手下打死。喜兒被帶到黃家為婢,常遭黃世仁的母親虐待。一名老 婢看不過眼,偷偷將她放走。黃的手下追到河邊,找到她的鞋子,誤以為她已死掉。喜兒躲在深山中,歷盡艱辛,頭髮全轉白。她的愛人王大春加入了八路軍,擊潰 了日軍和地主,最後跟喜兒重逢。
這個舞劇的編舞很是一般,結構鬆散而沒有什麼過人地方。相對而言,《紅色娘子軍》的編舞出色得多。《白毛女》的第一幕失之冗長,幸好第二幕的節奏緊湊得多。我不明白為什麼女主角要由二人分飾。這次由李晨晨飾演喜兒,范曉楓演白毛女。其實由一人演出並沒有難度。首演晚主角都很入戲,吳虎生的王大春令人難忘,而出色的群舞展演了上芭的舞團實力。
這是我首次欣賞上芭這齣革命樣板戲,很是賞心悅目。要是舞團能兼演一個雜錦舞目,就更能反映該團的實力和該團藝術總監辛麗麗的藝術視野。香港藝術節每年都邀請知名海外舞團訪港,但本地舞迷同時亦樂見更多內地舞團到港演出。跟上芭一樣,廣州芭蕾舞團已十年未有訪港。跟其他城市的駐城舞團不同,香港芭蕾舞團的演出較疏,絕對有空間讓更多海外及內地舞團訪港,以饕舞迷。
伍家嶸
1 月底,發生了一宗轟動芭蕾界的襲擊案,上了國際新聞。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 藝術總監Sergei Filin 在所住大廈外遭到冷血伏擊,原因撲朔迷離。事發一個雪夜,Filin 剛要走進大廈時聽到有人叫他的名字,他回頭一看,卻見到一個蒙面男子。他意識到自己身處險境。事實上,多個星期來,他屢遭神秘電話騷擾。他即時想逃,但卻 快不過該蒙面人。他迎面向Filin噴射硫酸液體。一名停車場人員趕到協助,用雪給他清洗液體,但他的眼部、臉孔和頭皮都已遭到腐蝕。本周初,他已由莫斯 科醫院轉到德國專科醫院接受治療,希望可以挽回他的視力。
Filin獲委大劇院藝術總監不過兩年,他在推行大劇院現代化上已見成效。但此舉卻得罪了舞團中的保守派分子,其中以享負盛名的三十九歲首席舞蹈員Tsiskaridze 為中堅。警方現時認為這襲擊案的背後不出三個可能性。
藝術背後醜陋一面
首先,這可能涉及團內的權力鬥爭,還有舞蹈員間力求上位的明爭暗鬥。第二個可能性是情慾爭風呷醋。第三是舞團內見不得光的金錢利益。舞團門票搶手,很多時原該劃給網上購買的門票會落到黃牛黨手上以巨額出讓。Filin 可能想一正歪風而遭毒手。
不過真相如何,大劇院的聲名已損,亦讓人察覺,不吃人間煙火的藝術背後仍有不為人知的黑暗一面。
回到香港這邊,上海芭蕾舞團是香港稀客,北京的中央芭蕾舞訪港倒較頻。我對上一次在港觀賞上芭是差不多十年前的《天鵝湖》演出。不過我在2005年曾評論過該團在上海首演巴蘭欽的《小夜曲》和王媛媛的新作。平心而論,上芭的國際聲譽不及中芭響亮,因而海外巡迴演出的機會較稀。
多得中國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交流協會,上芭1月底在香港文化中心演出了五場,其中兩場為贊助商專場。不過上芭這次只帶來單項舞碼,就只演出該團首本舞目《白毛女》。另一個更為人熟悉的樣板戲舞目《紅色娘子軍》則為中芭名下,每次訪港演出都榜上有名。
反映當年精神面貌
《白毛女》是兩幕共八場的舞劇,長度只有兩小時多。節目單上沒有列出編舞者姓名,看來跟《紅色娘子軍》一樣,是集體創作的作品。這舞劇現在看來有點陳腐,當然也可說它反映了某年代的精神面貌。《白毛女》在1965 年首演,一年後文化大革命爆發。故事其實跟《紅色娘子軍》大同小異,背景是抗日戰爭前夕,農家女因不堪惡毒地主虐待而逃走,八路軍後來給她申冤雪恨。
在 故事中,女主角喜兒的父親在除夕夜因沒錢償還給大地主兼給日本人當漢奸的黃世仁,因而被他的手下打死。喜兒被帶到黃家為婢,常遭黃世仁的母親虐待。一名老 婢看不過眼,偷偷將她放走。黃的手下追到河邊,找到她的鞋子,誤以為她已死掉。喜兒躲在深山中,歷盡艱辛,頭髮全轉白。她的愛人王大春加入了八路軍,擊潰 了日軍和地主,最後跟喜兒重逢。
這個舞劇的編舞很是一般,結構鬆散而沒有什麼過人地方。相對而言,《紅色娘子軍》的編舞出色得多。《白毛女》的第一幕失之冗長,幸好第二幕的節奏緊湊得多。我不明白為什麼女主角要由二人分飾。這次由李晨晨飾演喜兒,范曉楓演白毛女。其實由一人演出並沒有難度。首演晚主角都很入戲,吳虎生的王大春令人難忘,而出色的群舞展演了上芭的舞團實力。
這是我首次欣賞上芭這齣革命樣板戲,很是賞心悅目。要是舞團能兼演一個雜錦舞目,就更能反映該團的實力和該團藝術總監辛麗麗的藝術視野。香港藝術節每年都邀請知名海外舞團訪港,但本地舞迷同時亦樂見更多內地舞團到港演出。跟上芭一樣,廣州芭蕾舞團已十年未有訪港。跟其他城市的駐城舞團不同,香港芭蕾舞團的演出較疏,絕對有空間讓更多海外及內地舞團訪港,以饕舞迷。
伍家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