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刊香港:《信報》2013年1月31日 C5
回顧去年香港文化大事,由「天邊外劇場」藝術總 監陳曙曦以總策劃人身份成立「香港藝穗民化協會」,籌辦首屆「香港藝穗民化節」,是必須記錄在香港藝術文化進程的一頁。藝民節以「民間起動.起動民間」為 口號,成功召集六十多個藝術團體在二十九個表演場地上演,超過一百五十場次節目,演出藝團來自本地、台灣、法國及日本,演出作品涵蓋戲劇、舞蹈、音樂、展 覽等藝術範疇,更有工作坊及講座,為參與者提供交流機會。
筆者觀賞了其中七個演出作品,包括浪人劇場《我的體育時期》、台北劇團的曉劇場《燕子》、同流《因.變》、黑目鳥劇團《戰火中的卉卉賓尼》、劇場工作室《期限》、俳優劇場《我們都是……》和環境舞蹈《圈圈II》。
《我 的體育時期》是譚孔文「任性」的製作,創作靈感來自劇團2007年改編搬演作家董啟章《體育時期》的延伸創作,表演形式以朗讀、吟唱、書寫、打字、繪畫、 扮演、物演等方式融合而成。在一小時的演出中,筆者充分感受到演繹者用心表達對「青春」的感覺。據了解,驚蟄過後作品會以「文學音樂劇場」再度發表。可惜 筆者青春不再,未能動容,腦海中只有對譚孔文在小劇場裏,過分自我克制演出節奏的餘韻。
暴力劇場回應社會問題
台 北劇團的曉劇場《燕子》是藝民節焦點節目之一,作品以暴力劇場方式回應台灣綁票案的社會問題,故事透過一宗撕票慘案,企圖剖白殺人犯的心聲。在小劇場裏, 觀眾可零距離目睹施暴者和被虐者的精神狀態,五名男女演出者都是青少年,他們分別飾演記者、受害者母親、死者及飾演情侶的綁匪。整個演出充滿悽慘的哭聲、 悽厲的尖叫聲、精神失常的大叫聲,也有綁匪如何強姦女死者和女友性交的聲嘶力竭聲……筆者絕對不是衞道之士,但對編導的藝術選擇極為反感,尤其看見演員的 精神狀態已陷入崩潰狀態卻仍要投入演出,為他們感到心痛。年輕演員甘願為藝術而犧牲,不惜犧牲色相,展露性器官加強故事的感染力,無奈由於編導只關注營造 劇場上的官能刺激,根本沒有探討這題目的深層意義,導致演員的努力白費。筆者建議編導,如果真的要透過暴力劇場方式和觀眾溝通,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研究九十 年代英國最矚目劇作家Sarah Kane的作品,重新探討和理解暴力背後所蘊藏的深層意義,免得再難為了優秀的舞台劇演員。
黑 目鳥劇團《戰火中的卉卉賓尼》是劉銘鏗堅持以立體書講古劇場手法創作。筆者看過他的《火童》和《一眼思淚》,認為這次《戰火中的卉卉賓尼》最具代表性,因 為不論從文本構想到落實執行,都成功令觀眾明白,作為世界公民一分子,在亂世中我們要如何看待戰爭,從而選擇自己的生存方式。同流《因.變》和俳優劇場 《我們都是……》均是探討人類生存價值和個人與民眾之間的關係。在同流的《因.變》中,筆者較聚焦演員馬穎芝,因她一向致力形象設計工作,絕少踏到台前演 出,是次以女主角身份上陣,正好說明她除了形象設計的專業外,還有演戲的天分。俳優劇場《我們都是……》以李旺陽死亡事件為創作藍本,道出民眾面對不能理 解的事情,只是追求片面答案的愚蠢。至於作品的燈光設計和角色形象設計,可謂極盡心思,成功地在排練室的小劇場這有限的資源下,做出專業水準的舞台效果。
張弛有度充滿感染力
談 及小劇場環境,觀看劇場工作室《期限》時,坦白說,當筆者進入他們的黑盒劇場時,有如置身香港藝術中心麥高利小劇場和香港話劇團的黑盒劇場般,完全忘記如 何迂迴走進觀塘區的工廠大廈。至於作品的演出,筆者特別留意演員林娜久休復出的臨場表現。那一場她穩定地演活一名受到童年影響,兼糾纏在照顧母親和愛人之 間的拉扯關係和狀態的女同性戀者,她有層次的演繹令角色充滿生命,滿有感染力。
最後,環境舞蹈《圈圈II》編舞及演 出的徐奕婕,選擇在油麻地某電影中心內的書店咖啡屋進行演出場地,並且和演員阮煒楹合作演出。她倆張弛有度,充分利用演出場地的獨特性,留給觀眾反省自身 和環境以及人際之間的微妙關係。筆者更特別欣賞阮煒楹走出書店咖啡屋時,被冷漠的人群擦身而過,只有在書店咖啡屋內的徐奕婕才能夠隔着落地玻璃窗和她心靈 溝通,從音樂選擇到舞蹈設計,都帶給城市人一次洗滌心靈的演出。
曲飛
回顧去年香港文化大事,由「天邊外劇場」藝術總 監陳曙曦以總策劃人身份成立「香港藝穗民化協會」,籌辦首屆「香港藝穗民化節」,是必須記錄在香港藝術文化進程的一頁。藝民節以「民間起動.起動民間」為 口號,成功召集六十多個藝術團體在二十九個表演場地上演,超過一百五十場次節目,演出藝團來自本地、台灣、法國及日本,演出作品涵蓋戲劇、舞蹈、音樂、展 覽等藝術範疇,更有工作坊及講座,為參與者提供交流機會。
筆者觀賞了其中七個演出作品,包括浪人劇場《我的體育時期》、台北劇團的曉劇場《燕子》、同流《因.變》、黑目鳥劇團《戰火中的卉卉賓尼》、劇場工作室《期限》、俳優劇場《我們都是……》和環境舞蹈《圈圈II》。
《我 的體育時期》是譚孔文「任性」的製作,創作靈感來自劇團2007年改編搬演作家董啟章《體育時期》的延伸創作,表演形式以朗讀、吟唱、書寫、打字、繪畫、 扮演、物演等方式融合而成。在一小時的演出中,筆者充分感受到演繹者用心表達對「青春」的感覺。據了解,驚蟄過後作品會以「文學音樂劇場」再度發表。可惜 筆者青春不再,未能動容,腦海中只有對譚孔文在小劇場裏,過分自我克制演出節奏的餘韻。
暴力劇場回應社會問題
台 北劇團的曉劇場《燕子》是藝民節焦點節目之一,作品以暴力劇場方式回應台灣綁票案的社會問題,故事透過一宗撕票慘案,企圖剖白殺人犯的心聲。在小劇場裏, 觀眾可零距離目睹施暴者和被虐者的精神狀態,五名男女演出者都是青少年,他們分別飾演記者、受害者母親、死者及飾演情侶的綁匪。整個演出充滿悽慘的哭聲、 悽厲的尖叫聲、精神失常的大叫聲,也有綁匪如何強姦女死者和女友性交的聲嘶力竭聲……筆者絕對不是衞道之士,但對編導的藝術選擇極為反感,尤其看見演員的 精神狀態已陷入崩潰狀態卻仍要投入演出,為他們感到心痛。年輕演員甘願為藝術而犧牲,不惜犧牲色相,展露性器官加強故事的感染力,無奈由於編導只關注營造 劇場上的官能刺激,根本沒有探討這題目的深層意義,導致演員的努力白費。筆者建議編導,如果真的要透過暴力劇場方式和觀眾溝通,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研究九十 年代英國最矚目劇作家Sarah Kane的作品,重新探討和理解暴力背後所蘊藏的深層意義,免得再難為了優秀的舞台劇演員。
黑 目鳥劇團《戰火中的卉卉賓尼》是劉銘鏗堅持以立體書講古劇場手法創作。筆者看過他的《火童》和《一眼思淚》,認為這次《戰火中的卉卉賓尼》最具代表性,因 為不論從文本構想到落實執行,都成功令觀眾明白,作為世界公民一分子,在亂世中我們要如何看待戰爭,從而選擇自己的生存方式。同流《因.變》和俳優劇場 《我們都是……》均是探討人類生存價值和個人與民眾之間的關係。在同流的《因.變》中,筆者較聚焦演員馬穎芝,因她一向致力形象設計工作,絕少踏到台前演 出,是次以女主角身份上陣,正好說明她除了形象設計的專業外,還有演戲的天分。俳優劇場《我們都是……》以李旺陽死亡事件為創作藍本,道出民眾面對不能理 解的事情,只是追求片面答案的愚蠢。至於作品的燈光設計和角色形象設計,可謂極盡心思,成功地在排練室的小劇場這有限的資源下,做出專業水準的舞台效果。
張弛有度充滿感染力
談 及小劇場環境,觀看劇場工作室《期限》時,坦白說,當筆者進入他們的黑盒劇場時,有如置身香港藝術中心麥高利小劇場和香港話劇團的黑盒劇場般,完全忘記如 何迂迴走進觀塘區的工廠大廈。至於作品的演出,筆者特別留意演員林娜久休復出的臨場表現。那一場她穩定地演活一名受到童年影響,兼糾纏在照顧母親和愛人之 間的拉扯關係和狀態的女同性戀者,她有層次的演繹令角色充滿生命,滿有感染力。
最後,環境舞蹈《圈圈II》編舞及演 出的徐奕婕,選擇在油麻地某電影中心內的書店咖啡屋進行演出場地,並且和演員阮煒楹合作演出。她倆張弛有度,充分利用演出場地的獨特性,留給觀眾反省自身 和環境以及人際之間的微妙關係。筆者更特別欣賞阮煒楹走出書店咖啡屋時,被冷漠的人群擦身而過,只有在書店咖啡屋內的徐奕婕才能夠隔着落地玻璃窗和她心靈 溝通,從音樂選擇到舞蹈設計,都帶給城市人一次洗滌心靈的演出。
曲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