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2日 星期六

梁智儀:以舞蹈形體重現易卜生

原刊香港:《香港經濟日報》2013年6月22日 C12

Photo Credit: Ringo Chan
百多年前,挪威著名劇作家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寫下豐饒的偉大劇作,並把當時的話劇引領到另一新階段,影響至今。城市當代舞蹈團與易卜生國際合作,帶來易卜生作品《野鴨.女孩》的舞蹈劇場,請來挪威國際級編舞家 Ina Christel Johannessen 以舞蹈重新喚起近 130 年前錯綜複雜的故事。

  編舞家 Ina Christel Johannessen 於 2004 年獲《芭蕾國際年鑑》卓越編舞獎項,2008 年憑編舞作品《Ambra》再獲 2008 年挪威評論家大獎,自此備受注目。她編的舞,被形容具爆炸力,具能量的動作結合詩意的劇場,這種落差令整體演出更立體。已創作 50 多齣舞作的 Ina ,今次將演繹挪威國寶級劇作家易卜生的《野鴨.女孩》(Hedvig from The Wild Duck),故事內容複雜、感情瓜葛千絲萬縷,編排這種舞作,跟一些純舞蹈的作品有何分別?

是流露不是營造

  且先看看易卜生寫於 1884 年《野鴨.女孩》的故事內容有多轉折 - 一名女僕被資本家威利玩弄,懷有女兒海特維格。威利卸責,把女僕許配給兒子格瑞格斯的好友雅爾馬,雅爾馬被蒙在鼓裏,跟妻兒幸福地生活。格瑞格斯清楚來龍去脈,亦打算把事情公開。糟透的關係最終曝光,雅爾馬接受不了女兒海特維格不是他親生的事實,以洩憤為由想把野鴨殺死,然而殺鴨是假的,想殺死女兒才是真……

  面對《野鴨.女孩》中大量運用暗喻、反諷、暗示的手法,Ina 坦言是一大挑戰,她分享道:「易卜生劇作聞名於世,其作品特色是不會把話直說。這種處理,往往跟故事人物的心理、感情有關,要以舞蹈表達,絕不容易,但我享受這種具空間感的創作。」Ina 認為,純舞蹈演出,抑或是歌劇、戲劇結合舞蹈,其實也有共通點,就是以純粹的身體、形體表達當下的情感和狀態。我喜歡注入一些獨特的動作,或是一些自然的行為來作深化。這種方式不是『營造』,而是『流露』,是一種當觀眾看見舞步,就能有所感受的狀態。」

  Ina 再抽取其中一段作解釋,「比方說,雅爾馬最終發現海特維格是別人的女兒,他情緒面臨崩潰,而他們也將失去彼此。但在這之前,如何表達父女關係?我安排了一幕他們在小鎮牽手的情景,那是細微的動作(而非運用語言),卻自然地表現了二人的關係。」Ina 深信,利用象徵性的動作,的確有助表達。

解讀易卜生

  有人認為,易卜生劇作對現實的挑戰和直接反映,以及突破性地展現現實主義,令百多年前的話劇從娛樂層面,頓變成一種藝術,《野鴨.女孩》的結局,呈現出人人也逃不過殘酷現實的迫切性。飾演海特維格的舞蹈員莫嫣(Jennifer)說:「今次並非純動作演出,而是穿插了故事,劇情發展、感情推進很重要,這讓舞蹈動作的質量(quality)不同,由開始時的『輕』,到往後的激昂、沉重,對比強烈。故事初段,我還演繹一位天真的女孩,在後段,當我要為家庭付出,當時已不再是孩子,而是一個女人。」

  遇到國際級的編舞,Jennifer 也認為難得,她說:「演出中,將會有一位舞蹈員充當現場敘述(narrator),這是 Ina 的主意。Narrator 不是純粹的旁白,她除了在演出中交代故事內容,也會為其他舞蹈員朗讀對白,為他們發聲,讓舞蹈員更專注形體的演出,所以,其他舞蹈員也要留意 narrator 的指示。我們不止跳舞,還要演,更要與團隊緊密配合。」Jennifer 表示,注重團隊的整體性,是 Ina 編舞的一大特色。

  城市當代舞蹈團節目及市場部高級經理黃國威補充:「其實不少易卜生劇作的繙繹版本,跟原文的意思也未能做到百分百相同。演出中,除了有現場敘述,場刊亦會附以較多的文字作解讀,對於場刊的製作,我們更請來一位專門研究易卜生的本港大學教授擔任指導,希望讓本地觀眾對偉大的劇作家有更深入的了解。」

---------------------------------

《野鴨.女孩》INFO

 6 月 28 及 29 日.葵青劇院演藝廳

 網址:www.ccdc.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