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日 星期四

周倩漪:觀天地與萬物的無垢

原刊香港:「a.m.post 世界文化藝術節2011──游藝亞洲」導賞專刊,藝術地圖有限公司出版,2011年9月。

無垢舞蹈劇場是台灣舞蹈界最燦爛的奇葩。無垢藝術總監暨編舞家林麗珍以獨特的儀式劇場美學,沈緩深刻內蘊張力的動作,關照天地人神萬物的視野胸懷,創作出原創而動人的舞蹈風景。法國的歐洲藝術文化電視台ARTE將林麗珍譽為世界當代八大編舞家,與基利安(Jiri Kylian)等大師齊名。今年,無垢舞蹈劇場將在世界文化藝術節獻演最新作品《觀》。

天地人三部曲

在林麗珍的創作光譜中,1995年的《醮》傳述人鬼萬物生滅榮枯的淒然,2000年的《花神祭》洞見了人與自然神靈間的連結,2009年歲末,林麗珍編創了《觀》,並將來港公演。這是一齣大地靈魂的神話,完成其禮敬神鬼,天、地、人三部曲的終章。在《醮》之中,人鬼關係撕裂糾纏,靈性在人鬼神三層次上下起伏,無法掌控無常,於是學習隨順面對,將無常視為自然生態之生成。到了《花神祭》,四季時序循環運轉,前作的悲傷褪去,開闊性開展。例如夏神的殘忍暴烈,同是自然的一部份,生命在如此的危步瀕臨中,才能綿延轉化。《花神祭》後,林麗珍觀察老鷹,鷹的生存棲地變得惡劣,獵食困難,鷹的數量一直在凋零。她看見豢養繫綁的受傷老鷹,眼神泛著憂傷,望不見天空的遼闊,林麗珍心痛:如果她是那隻鷹,會如何感受這一切?

沈潛思索於生命與大自然的相連繫帶,過度文明引發濫墾濫伐,人類此一稀有物種秉其利益,卻造成無數生物棲地消失,土壤與水質惡化。由人、地球、到宇宙,小宇宙與大宇宙間的相互觀照,林麗珍創作了《觀》。在神話式的寓言中,古老而神秘的河流,亦是心靈之河。鷹族兄弟發誓生生世世守護河流,然欲望貪執使得兄弟鬩牆,殺伐聲起,世代誓言毀滅,河流於焉消逝。而靈魂的河流呢?「是『心』的問題。」她說。所有的物種皆不會污染土地,唯獨人類如此。林麗珍面對當今生態劫難有感說道:「對於地球,人類應是照顧者。」

自然而來的情感

在無垢的舞台上,道具是身體的延伸,也是工作夥伴,舞者透過對道具細節的感覺,去感受物品向人類投射的信息。在《觀》的舞台上,無垢舞蹈劇場捨去了向來常用的芒草,改用竹枝與稻穗。林麗珍與無垢舞者集體去割稻草,在割稻的一瞬間,每一次鐮刀劃下去,內心與之共鳴,專注,收割;而當翻土時,又是多少小生命被拔起,每踩一步路,多少小生命的命運由人類決定……「地球是一個美麗的殘酷劇場。」林麗珍感言。回來後,大夥兒吃飯有著截然不同的滋味,看到米粒,再也無法嫌說米飯好不好吃。「『經歷』是重要的。」當親身割稻草,手摸稻穗,人與土地的依存情感油然而生。

林麗珍傾心老服裝、老物件,她蒐集少數民族服飾,百褶裙就如鷹之展翅,而細膩用心的織工、染布、圖騰,那一針一線,每一件衣服都花一輩子時間相處,不似現代的物品用過即丟,情感疏遠。還有塗身,「不知上輩子在做什麼,我十七歲跳舞時,就很愛塗身。」林麗珍說。塗身是遠古的記憶,如非洲部落,塗身上彩都是來自泥土,圖騰源自動物植物,《觀》的道具取自大自然中看得到、觸摸得到的物事,取材大自然的道具成為《觀》的情感媒介。無論是人、服裝、道具,都具有角色性及感情性,人非獨大,而是真正的眾生平等。

無垢的心法

在無垢的身體觀裏,「所有身體語彙都是內在行為意識的表達。」林麗珍認為,舞蹈不僅是身體美學的呈現,更體現出人的真實狀態,語言所無法傳達者,身體可以精準表達。「身體是實踐體,在真實的接觸和感受中,一腳一步走下去,不只是個動作,更包含感情、溫度、濕度、軟度,真實地與生命的感受在一起。」無垢的空緩美學,肢體如水,動如不動,「骨頭似乎要化掉了,裏頭卻是水深火熱。」無垢舞蹈劇場總排練蔡必珠表示,對女舞者而言,肢體線條趨向細膩,動作鬆而緩,像是內勁或內功,走路姿態安靜專注,有如浮飄於空中;對男舞者來講,線條較大,動作重爆發力和加速度,胯聚集了最大的能量,舞者的胯力和腿力瞬間爆發,張力剛強。「靜,定,鬆,沈,緩,勁」,無垢的六字訣,是身體的方法,也是心法。

舞作中,舞台的綿長布幔似山如水流,孕育生命,造化萬物。悠遠的歌聲中,女舞者輕柔拿著稻穗,俯首垂演專注如夢,她們緩步走出,比呼吸還悠長的節奏,散發虔敬:「你的心跟著稻穗,跟著土地在走。」林麗珍說。蒼鷹兄弟之舞,他們手執長竿,對峙揮舞,人與長竿有著千萬的情感與掙扎,仰身,旋身,力量的推拉與收放,他們在渡現實的河,亦在渡自己的河。林麗珍道:「每個動作都要清楚,好像每一次都要將它用光!」跳舞最過癮處即在盡全力,「盡全力,情感就真。」在使盡氣力之時,身體的線條與秘密,無所掩藏,情感至真之處,幡然揭開。

靜淨敬之純粹

「觀」,是以老鷹的眼睛觀看空間,是放眼宏觀;觀的層次,不是用眼睛去看,是從心靈神識去感受。人,甚至不是那個觀者或主體,「在這過程當中,山、水、石頭、人、孩子……許多事物都示現給我們看,讓我們觸動而學習。」林麗珍表示。心觀世界,萬物示現宇宙的根本純粹。

藝評家及文化人從多個角度解讀這齣意涵豐富的舞作。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理論所助理教授陳雅萍如是評論《觀》:「剝除了《醮》的敘事與《花神祭》的四季框架,同樣闡述生與死、愛與欲、人與天的主題,但卻更簡約也更宏大,將劇場的審美經驗提升至儀式的生命體悟之層次。」在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與藝術家雜誌社合辦的《觀》之座談會中,紫藤廬茶館主人周渝歸納《觀》的文化元素:一為訴諸原住民集體潛意識的祖靈,此為原住民文化元素;二為講究舞者的「氣」與心靈修養,此為漢文化元素;三是用佛典心經的唱訟超渡苦難,撫慰人心,此為佛教文化元素。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系副教授江映碧將林麗珍的舞蹈歸類為「Behaviour Duration」,每一幕都是人類的行為片段,林麗珍將舞蹈放大放慢,所以可從中看到其中細微的人類情緒。各式各樣的走路並非舞步的組合,而是行為的過程,其動作由內而外,由心中所思化為動作,跟一般舞蹈不同,是屬於東方的。畫家奚淞表示林麗珍的舞蹈符合三個要素:「靜」是在緩慢安靜的腳步累積中進行禪修;「淨」是極簡、低調、濃縮到基本單位去思考;「敬」在整個儀式中進入到現代生活中幾乎失落的、對宇宙萬物的尊敬,讓我們放下貪婪,感到宇宙的和諧與安靜。

《觀》所帶來的深層思維和體驗,不僅是東方文化與舞蹈藝術的精煉昇華,更在生命共同體的寬闊視野中,為世界帶來深刻的反思和祈福。

周倩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