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

澳洲編舞家十年後再與「港芭」合作 維亞讓《杜蘭朵》情節更緊湊


原刊香港:《大公報》2012年3月12日 B19

【本報訊】記者李夢報道:澳洲編舞家娜泰莉. 維亞(NatalieWeir)擔任Expressions 舞團藝術總監已四年,常與舞者一起「玩」些「很現代」的作品,譬如芭蕾混搭爵士,又或以一齣舞作講三重時空的愛情。今次她來港與香港芭蕾舞團合作, 再演《杜蘭朵》, 依舊「很現代」。

舞作《杜蘭朵》依普契尼同名歌劇改編,講的是中國公主杜蘭朵與波斯王子卡拉富和女僕柳兒三人間的愛情糾葛。杜蘭朵內心冰冷,迴避愛情,說愛她的男人欲娶她,必先答出三個謎題。求婚男子都解不開她的謎,全被處決,直至卡拉富流亡歸來,對杜蘭朵一見傾心。

為港芭「度身訂造」

「這是一個童話,很美,相愛的人最終在一起。」維亞說。但《杜蘭朵》絕非開心笑鬧的童話,其中有背叛有犧牲,人性中自私貪欲種種與向善向美力量的拉扯貫穿始終。

「普契尼的音樂情感飽滿,我喜歡其中的張力。」這是維亞十年後,再與「港芭」合作《杜蘭朵》的原因。

二○○三年,維亞為香港芭蕾舞團「度身訂造」《杜蘭朵》,覺得亞洲特別是中國的舞者,聽普契尼借中國民謠《茉莉花》譜的曲段,跳中國故事,應該更有共鳴。舞作分三幕,情節演進與歌劇相似。不過,維亞剔除原故事的旁枝,僅保留與四位主人公相關的情節主幹,為的是架構排布更緊湊。十年後再演,從動作編排到布景服飾, 維亞都沒有過多改動。「這其實是好事。」她說, 「因為這作品經受住了時間考驗,活了下來」。

不同的,只有舞者。今次演杜蘭朵公主的,是吳菲菲和葉飛飛;魏巍和李嘉博演卡拉富王子;至於柳兒,維亞交給劉苗苗和李茗來扮。首席舞者金瑤因舞伴張堯扭傷脖子不能上場,所以今次演主角的,是新面孔。

吳菲菲和葉飛飛風格不同,魏巍和李嘉博情緒表達也不同,但維亞都欣賞。「我想鼓勵這些年輕人找到自己的表達方式,而不是單純模仿十年前舞者的詮釋」。

舞者互相啓發

因《杜蘭朵》專為「港芭」設計, 維亞與舞者溝通得很頻密,「並非一味告訴他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而是互動,互相啓發並幫扶。「我設計的動作是屬於他們的,」維亞說: 「不屬於其他任何人。」

與編舞者依循「互動」模式合作的,還有今次的布景及服裝設計師比爾.海克(Bill Haycock)。維亞與海克早已熟識,多次合作,曾共同為澳洲昆士蘭芭蕾舞團編排作品。今次《杜蘭朵》,他們延續一貫的現代風格,以極簡主義設計服飾,並在道具布景中加添中國元素。男舞者赤裸上身,女舞者着白裙,舞台一側一張巨型面具靜默着,任舞者在旁走走停停,不時以大跨步、托舉和拋接等炫技動作講一個愛與傷別的故事。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柳兒對王子的愛,從未說出口,卻因日日的等待,愈濃郁愈直指內心。卡拉富與杜蘭朵的愛,翻滾湧動,滿是澎湃激越的張力。《杜蘭朵》故事裡,有關乎愛的宏大母題,也有纖細情緒勾描,觀眾看過,於是感動,於是心有戚戚焉。

「現在的我,更關注情感表達,希望觀眾能從中讀出自己的處境,自己的快樂和焦慮。」編了二十年舞的維亞說。

本月中演五場

十八歲那年,維亞開始編舞,處女作是根據莎士比亞戲劇中一段演講改編的舞蹈小品。兩年後,維亞脫下舞鞋專注編舞,因為不想精力太分散。那時候的她,愛設計高難度動作,總想挑戰些突破些什麼。可如今,走得看得多了,與不同國家的舞團合作,她的風格變了,不那麼看重技巧了,變得溫和樸素了。「現在我不怎麼愛講《杜蘭朵》這樣的童話了,更願意透過舞作了解普通人的生活境況。」

自由身編舞做了多年,背包旅行一個人的生活過了多年,如今的維亞有家有了孩子,想過穩定的生活了。她四年前從Maggi Sietsma那裡接過Expressions 藝術總監一職,領了這個只有三男三女六名舞者的小舞團,跳現代舞,在澳洲巡演,也走出去,去到北京和首爾參與藝術節,與當地舞團合作。

維亞說,當她聽斯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時,背包旅行時,讀書看哥雅的畫時,她總能從音符裡,從街上,從畫布細密的紋理中,打撈出這樣那樣的靈感。「不過,我的大部分靈感得自舞者。」她說。不論動作幅度大到能將舞台空間「一口吃掉」的澳洲舞者,還是跳芭蕾的精細敏捷的中國姑娘。

香港芭蕾舞團與澳洲編舞家維亞合作的《杜蘭朵》,本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在文化中心劇院演出五場。查詢可電二一○五九七二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