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刊香港:《大公報》2012年3月1日 B16
今屆香港藝術節請來德國漢堡芭蕾舞團演出其藝術總監約翰.紐邁亞編排的兩幕舞劇《慾望號街車》。
舞劇乃根據美國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一九四七年創作的同名舞台劇改編而成。女主角因飽受家道中落、工業時代社會變遷、自身感情創傷及人際關係的糾結……等經歷所困擾,導致精神崩潰,終日活在回憶、幻象與現實交錯的處境裡。
舞團首席舞蹈員西爾維亞.阿佐妮(Silvia Azzoni)飾演受盡挫折屈辱的美國南方弱質女子白蘭琪(Blanche)。舞團留港期間,請她談談演繹這個人物的體會。
華:據悉,紐邁亞編排的《慾望號街車》原是他一九八三年給史圖加芭蕾舞團排演的劇目,至一九八七年方首度由漢堡芭蕾舞團搬演。往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沒再公演。你是什麼時候獲委派擔演這個舞劇?
西爾維亞:該是二○一○年舞季,大約是秋天罷,我和拍檔卡斯騰(Carsten Jung)一起在漢堡演出此劇,他飾演象徵新奧爾良工業時代城市裡冒起的工人階級成員史丹利(Stanley)。
華:紐邁亞怎樣指導你達到他對表現白蘭琪這個角色的戲份及舞蹈技巧的要求?還有這角色諸種複雜情緒的細膩變化?
演繹人物自由度大
西爾維亞:唔,你剛提及的要求正是效力我們舞團要面對的挑戰。作為舞者,我們不單要集中精力完成舞蹈動作,擁有高超的舞技;更同時要能夠透過姿態技巧向大眾述說故事,呈現劇中人物的情感。這也是約翰創作的舞劇傑出之處,並說明了為何這麼多舞者都愛加盟舞團跟他共事。
指導舞者們演出《慾望號街車》時,他會講解此劇的情節;他也可能會描述劇中的人物所處的情況。然而,他會讓個別舞者按本身的理解去詮釋角色,我們有很大自由度去表現這些特定的人物。要知道,卡斯騰跟我只是其中的一組演員,還有其他組別的舞者演出白蘭琪和史丹利哩!各組演員都會有不完全一樣的演繹。
角色遭受精神強暴
話說回來,白蘭琪是個性格十分複雜的人物。她的精神狀態極之脆弱,卻要經常面對困境與難關。她處身的時代、社會環境、跟別人的交往,尤其是結交男伴的際遭,生活上多方面的情況均出了問題。
身為女性,我表演這樣的角色覺得格外吃力。每回演完這個人物後,你會感到不僅僅是在戲裡受到肉體上的凌辱,而是遭遇了精神上的強暴。華:因以倒敘的方式開展劇情,自啟幕起至劇終,白蘭琪差不多全程都得留在舞台上,或參與起舞,或旁觀別的舞者們舞動。全劇約兩小時的演出,雖有一節中場休息,仍得虛耗大量體力,您如何保持耐力?
西爾維亞:之前,我確有點害怕。一則,這實在是齣頗長的大型舞劇;二則,我剛生完孩子,小女兒現在已七個月大。這次是我產假後復出,擔演的第一部長劇。
在文化中心大劇院排練室選段綵排部分場景的時候,我們完成排練,大家都累得透不過氣來,彷彿不知身在何處,頭、手和腳都失去了方向感;有點像迷失在另一個世界的狀態中。
說實在的,不論排練和演出,我根本不會思索該如何保存體力,我完全不去想自己體能方面的疲憊。此劇的情節一段接一段地開展,率領着白蘭琪從處身的這一個場地移動到另一個場景,接連地又跟不同的人物發生各式各樣的關係。這一切很自然地帶領着我在舞台上的演出。
同樣地,編舞家以回憶、幻想與現實交替出現的表現手法呈現白蘭琪為何落得被關進精神病院的下場。我演出時也不用刻意去想如何平衡跳入或跳出真實和回憶的時空不斷地交替變換。我儘管讓其他角色在劇中與我接觸時給我的反應,引領我穿越不同的場景。白蘭琪不是個堅強的女子,她跟演《茶花女》裡的瑪格烈特完全不同。
瑪格烈特思路清晰,很清楚自己該如何作抉擇。雖然她明知道會受苦,卻深明一己的渴求。
白蘭琪歷盡滄桑,前塵往事像揮不去的噩夢般纏擾着她。軟弱的個性令她猶如被身邊不同人物、虛幻和真實世界不停地拉扯,無法安定下來。譬如說,當遇上史丹利時,她察覺到他具侵略性的一面,但同時感受到他與之前曾認識的男性截然不同的特質。此外,史丹利的好友米治(Mitch)跟她有點相似,皆流露出缺乏安全感的個性;且舉止有點彆扭,對事物又十分敏感。米治勾起了她對吞槍自殺丈夫艾倫(Allen)的記憶,那是她天真無知的初戀情人啊!
演後只剩空白感覺
從技巧難度方面來講,白蘭琪的舞蹈動作算不上是最艱難的,我指的是講求能做到好多個單腿旋轉或跳得很高很高……等高難度動作。對女舞蹈員來說,演白蘭琪是項挑戰,一場演下來整個人可謂身心交瘁。我只剩下一片完全空白的感覺。覺得一無所有,因先前每個人都拿走了你身上的一部分。一切蕩然無存,這該是形容這部舞劇最貼切的字眼。(Empty, that's the perfect word for this ballet. You feel everyone tookeverything from you. You've nothing left-Void.)
華:怪不得白蘭琪被迫得發瘋了!西爾維亞:對呀!
(上)
劉玉華
今屆香港藝術節請來德國漢堡芭蕾舞團演出其藝術總監約翰.紐邁亞編排的兩幕舞劇《慾望號街車》。
舞劇乃根據美國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一九四七年創作的同名舞台劇改編而成。女主角因飽受家道中落、工業時代社會變遷、自身感情創傷及人際關係的糾結……等經歷所困擾,導致精神崩潰,終日活在回憶、幻象與現實交錯的處境裡。
舞團首席舞蹈員西爾維亞.阿佐妮(Silvia Azzoni)飾演受盡挫折屈辱的美國南方弱質女子白蘭琪(Blanche)。舞團留港期間,請她談談演繹這個人物的體會。
華:據悉,紐邁亞編排的《慾望號街車》原是他一九八三年給史圖加芭蕾舞團排演的劇目,至一九八七年方首度由漢堡芭蕾舞團搬演。往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沒再公演。你是什麼時候獲委派擔演這個舞劇?
西爾維亞:該是二○一○年舞季,大約是秋天罷,我和拍檔卡斯騰(Carsten Jung)一起在漢堡演出此劇,他飾演象徵新奧爾良工業時代城市裡冒起的工人階級成員史丹利(Stanley)。
華:紐邁亞怎樣指導你達到他對表現白蘭琪這個角色的戲份及舞蹈技巧的要求?還有這角色諸種複雜情緒的細膩變化?
演繹人物自由度大
西爾維亞:唔,你剛提及的要求正是效力我們舞團要面對的挑戰。作為舞者,我們不單要集中精力完成舞蹈動作,擁有高超的舞技;更同時要能夠透過姿態技巧向大眾述說故事,呈現劇中人物的情感。這也是約翰創作的舞劇傑出之處,並說明了為何這麼多舞者都愛加盟舞團跟他共事。
指導舞者們演出《慾望號街車》時,他會講解此劇的情節;他也可能會描述劇中的人物所處的情況。然而,他會讓個別舞者按本身的理解去詮釋角色,我們有很大自由度去表現這些特定的人物。要知道,卡斯騰跟我只是其中的一組演員,還有其他組別的舞者演出白蘭琪和史丹利哩!各組演員都會有不完全一樣的演繹。
角色遭受精神強暴
話說回來,白蘭琪是個性格十分複雜的人物。她的精神狀態極之脆弱,卻要經常面對困境與難關。她處身的時代、社會環境、跟別人的交往,尤其是結交男伴的際遭,生活上多方面的情況均出了問題。
身為女性,我表演這樣的角色覺得格外吃力。每回演完這個人物後,你會感到不僅僅是在戲裡受到肉體上的凌辱,而是遭遇了精神上的強暴。華:因以倒敘的方式開展劇情,自啟幕起至劇終,白蘭琪差不多全程都得留在舞台上,或參與起舞,或旁觀別的舞者們舞動。全劇約兩小時的演出,雖有一節中場休息,仍得虛耗大量體力,您如何保持耐力?
西爾維亞:之前,我確有點害怕。一則,這實在是齣頗長的大型舞劇;二則,我剛生完孩子,小女兒現在已七個月大。這次是我產假後復出,擔演的第一部長劇。
在文化中心大劇院排練室選段綵排部分場景的時候,我們完成排練,大家都累得透不過氣來,彷彿不知身在何處,頭、手和腳都失去了方向感;有點像迷失在另一個世界的狀態中。
說實在的,不論排練和演出,我根本不會思索該如何保存體力,我完全不去想自己體能方面的疲憊。此劇的情節一段接一段地開展,率領着白蘭琪從處身的這一個場地移動到另一個場景,接連地又跟不同的人物發生各式各樣的關係。這一切很自然地帶領着我在舞台上的演出。
同樣地,編舞家以回憶、幻想與現實交替出現的表現手法呈現白蘭琪為何落得被關進精神病院的下場。我演出時也不用刻意去想如何平衡跳入或跳出真實和回憶的時空不斷地交替變換。我儘管讓其他角色在劇中與我接觸時給我的反應,引領我穿越不同的場景。白蘭琪不是個堅強的女子,她跟演《茶花女》裡的瑪格烈特完全不同。
瑪格烈特思路清晰,很清楚自己該如何作抉擇。雖然她明知道會受苦,卻深明一己的渴求。
白蘭琪歷盡滄桑,前塵往事像揮不去的噩夢般纏擾着她。軟弱的個性令她猶如被身邊不同人物、虛幻和真實世界不停地拉扯,無法安定下來。譬如說,當遇上史丹利時,她察覺到他具侵略性的一面,但同時感受到他與之前曾認識的男性截然不同的特質。此外,史丹利的好友米治(Mitch)跟她有點相似,皆流露出缺乏安全感的個性;且舉止有點彆扭,對事物又十分敏感。米治勾起了她對吞槍自殺丈夫艾倫(Allen)的記憶,那是她天真無知的初戀情人啊!
演後只剩空白感覺
從技巧難度方面來講,白蘭琪的舞蹈動作算不上是最艱難的,我指的是講求能做到好多個單腿旋轉或跳得很高很高……等高難度動作。對女舞蹈員來說,演白蘭琪是項挑戰,一場演下來整個人可謂身心交瘁。我只剩下一片完全空白的感覺。覺得一無所有,因先前每個人都拿走了你身上的一部分。一切蕩然無存,這該是形容這部舞劇最貼切的字眼。(Empty, that's the perfect word for this ballet. You feel everyone tookeverything from you. You've nothing left-Void.)
華:怪不得白蘭琪被迫得發瘋了!西爾維亞:對呀!
(上)
劉玉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