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刊香港:《信報財經新聞》2012年2月27日 C5
時裝與舞蹈的淵源最早可追溯至文藝復興時代,當文化藝術與衣飾美學都是上流貴族的權貴象徵和玩意時,他們二合為一以長擺大圓拱裙配華爾茲沒完沒了的迴旋舞步,創造了第一代的社交舞;芭蕾歷史更不用說,集舞蹈與時裝鼻祖於一身的路易十四,發明了足尖鞋前身的高跟鞋與腰封配,形成了直立式的芭蕾舞美學(這種向上、直立並以「高、長」為至美的追求仍然不斷支配及後數世紀的芭蕾發展)。但時裝與舞蹈配的才華亦不只是皇親貴族所專有;當浪迹天涯的吉卜賽人遇上西班牙舞樂文化,其中也發展了佛蘭明高舞中一枝獨秀的長裙舞(Bata de Cola),之後也成為後世不少時裝靈感的來源。
說起來,南美文化也滲進了前述的社交舞發展中,搖身一變是甩掉了一圓裙,反而以高叉低胸讓舞蹈本體更加玲瓏浮凸。有趣的是,前者着重遮蓋並伸延舞蹈動作,後者則是以減省來突顯,說穿了,其實是緊貼着「身體的功能」甚至是極盡展示了不同時代、地域的身體文化。至於我們的東方舞蹈,則有自古有之所謂長袖善舞的「水袖」傳統,雖然水袖說不上可被定位為時裝,但它在舞衣歷史上創造革命,既是肢體的延伸與誇張舞蹈向不同空間方向投射,又是跨越「衣服」功能而成為不同情感、象徵等的「道具」和符碼,我叫它為最早的multi-media presentation 精采創造例子!
長袖善舞精采創造
或許大家以為現代舞即是一身淨色緊身衣,無分男女老幼歷史地域文化,無矯飾的純理性肢體動作展示,其實卻早忘了當伊莎朵拉.鄧肯(Isadora Duncan)解除一切裝束回歸純身體喜悅的同時,與她同作為現代舞歷史第一輩的始祖還有一個叫富勒(Loie Fuller)的,有說她身體略胖,因此創製了一襲能遮蓋全身、寬袍大袖的舞衣,當中更暗藏小機關,既可伸延至數米長但看起來極為飄逸的設計,加上不斷轉變的燈光效果,讓身體藏於滿台飛舞、五光十色的時空浪漫中即使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日籍台灣歌手翁倩玉還是樂此不疲地模仿,變成演唱會中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永恆經典。
可惜的是,「舞蹈x時裝」發展真正極具代表性的「獨立藝術作品」其實並不算多,在時裝展中設計師與編舞家互借牌子名氣的所謂合作,在商業活動中比比皆是,又或是編舞家邀請時裝設計師跨界幫手設計舞衣,要不只為方便表現舞者的美麗線條衣料紋理,要不就變成歷史上有如Bauhaus dance costume的古靈精怪卻反而舞動不得(是舞蹈還是「反舞蹈」的創作,實在可圈可點)。
跨界撞擊互取靈感
在香港,真正打正旗號的「舞蹈x時裝」創作演出已經數至近十二年前由城市當代舞蹈團主辦的《脫衣秀》了,之後卻一直沒有承接,想起當初我與時裝設計家陳仲輝合作,拆解中國旗袍在東方女性文化中既束縛又暴露的功能與美感,發展成為只有一條黑線而內裏真空的「框邊旗袍」,最後以不斷拆解還原為一條穿越舞台景深伸向觀眾席、纏着舞者脖子至窒息而死的一條吊頸索,當其時女舞者張慈妤挑戰了她的尺度與極限,破格演出令人印象難忘。記得之後在某年的舞團年刊中慈妤重提此事,仍選這個作品為她最深刻難忘及喜愛的舞蹈作品!所以,對創作者、觀眾、舞者而言,甚至對整個舞蹈以至身體文化的歷史發展而言,我相信「舞蹈+時裝」創造的潛力還有數不盡的可能性及意義。聽說城市當代舞蹈團今年舞季將有新一台的《脫衣秀》製作,我熱切期待舞團再一次crossover新一代的編舞與潮流達人,跨界撞擊互取靈感,在天橋上迸發火花,讓這一代的華麗皮囊「脫」穎而出。
楊春江
時裝與舞蹈的淵源最早可追溯至文藝復興時代,當文化藝術與衣飾美學都是上流貴族的權貴象徵和玩意時,他們二合為一以長擺大圓拱裙配華爾茲沒完沒了的迴旋舞步,創造了第一代的社交舞;芭蕾歷史更不用說,集舞蹈與時裝鼻祖於一身的路易十四,發明了足尖鞋前身的高跟鞋與腰封配,形成了直立式的芭蕾舞美學(這種向上、直立並以「高、長」為至美的追求仍然不斷支配及後數世紀的芭蕾發展)。但時裝與舞蹈配的才華亦不只是皇親貴族所專有;當浪迹天涯的吉卜賽人遇上西班牙舞樂文化,其中也發展了佛蘭明高舞中一枝獨秀的長裙舞(Bata de Cola),之後也成為後世不少時裝靈感的來源。
說起來,南美文化也滲進了前述的社交舞發展中,搖身一變是甩掉了一圓裙,反而以高叉低胸讓舞蹈本體更加玲瓏浮凸。有趣的是,前者着重遮蓋並伸延舞蹈動作,後者則是以減省來突顯,說穿了,其實是緊貼着「身體的功能」甚至是極盡展示了不同時代、地域的身體文化。至於我們的東方舞蹈,則有自古有之所謂長袖善舞的「水袖」傳統,雖然水袖說不上可被定位為時裝,但它在舞衣歷史上創造革命,既是肢體的延伸與誇張舞蹈向不同空間方向投射,又是跨越「衣服」功能而成為不同情感、象徵等的「道具」和符碼,我叫它為最早的multi-media presentation 精采創造例子!
長袖善舞精采創造
或許大家以為現代舞即是一身淨色緊身衣,無分男女老幼歷史地域文化,無矯飾的純理性肢體動作展示,其實卻早忘了當伊莎朵拉.鄧肯(Isadora Duncan)解除一切裝束回歸純身體喜悅的同時,與她同作為現代舞歷史第一輩的始祖還有一個叫富勒(Loie Fuller)的,有說她身體略胖,因此創製了一襲能遮蓋全身、寬袍大袖的舞衣,當中更暗藏小機關,既可伸延至數米長但看起來極為飄逸的設計,加上不斷轉變的燈光效果,讓身體藏於滿台飛舞、五光十色的時空浪漫中即使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日籍台灣歌手翁倩玉還是樂此不疲地模仿,變成演唱會中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永恆經典。
可惜的是,「舞蹈x時裝」發展真正極具代表性的「獨立藝術作品」其實並不算多,在時裝展中設計師與編舞家互借牌子名氣的所謂合作,在商業活動中比比皆是,又或是編舞家邀請時裝設計師跨界幫手設計舞衣,要不只為方便表現舞者的美麗線條衣料紋理,要不就變成歷史上有如Bauhaus dance costume的古靈精怪卻反而舞動不得(是舞蹈還是「反舞蹈」的創作,實在可圈可點)。
跨界撞擊互取靈感
在香港,真正打正旗號的「舞蹈x時裝」創作演出已經數至近十二年前由城市當代舞蹈團主辦的《脫衣秀》了,之後卻一直沒有承接,想起當初我與時裝設計家陳仲輝合作,拆解中國旗袍在東方女性文化中既束縛又暴露的功能與美感,發展成為只有一條黑線而內裏真空的「框邊旗袍」,最後以不斷拆解還原為一條穿越舞台景深伸向觀眾席、纏着舞者脖子至窒息而死的一條吊頸索,當其時女舞者張慈妤挑戰了她的尺度與極限,破格演出令人印象難忘。記得之後在某年的舞團年刊中慈妤重提此事,仍選這個作品為她最深刻難忘及喜愛的舞蹈作品!所以,對創作者、觀眾、舞者而言,甚至對整個舞蹈以至身體文化的歷史發展而言,我相信「舞蹈+時裝」創造的潛力還有數不盡的可能性及意義。聽說城市當代舞蹈團今年舞季將有新一台的《脫衣秀》製作,我熱切期待舞團再一次crossover新一代的編舞與潮流達人,跨界撞擊互取靈感,在天橋上迸發火花,讓這一代的華麗皮囊「脫」穎而出。
楊春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