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5日 星期二

《遷界》刻畫清初香港歷史

原刊香港:《大公報》2012年6月5日 B12

【本報訊】香港舞蹈團大型史詩舞劇《遷界》以香港原居先民民俗風情的特色舞蹈,帶出一個極具戲劇性的香港故事。《遷界》將於六月九日及十日於元朗劇院演藝廳上演。

《遷界》刻畫香港於清初康熙年間的大遷徙史實,取材自一段被忽略的香港歷史,加以香港原居先民風俗的色彩,呈現大時代中人與命運的抗爭,彰顯人性的光輝。《中國當代舞劇發展史》作者于平評價其為「一部極具人性衝突,因而又極具戲劇性的舞劇。」

舞蹈具南方特有風格

香港舞蹈團藝術總監梁國城擔任《遷界》的編舞,他認為: 「舞劇創作時一個歷程,是經過累積和改變而提升,從《周璇》、《易水寒》,《自梳女》到《遷界》……這是一個思索香港本土風格的舞劇,刻畫香港人的人性悲情。」

是次創作,梁國城堅持其多層次、多空間、跳躍式的舞劇結構特色。他並親往內地南方,採風溯源,觀察農民風俗習慣和勞動規律,在舞蹈結構和表現手法重新思考傳統和當代的發展;凝聚了古樸原始的鄉土氣息和濃郁的民間民俗風情;結合中西文化美學概念的舞台設計;使用既是古裝又是時裝的服裝設計;融合中國傳統和現代手法編寫的新音樂;創造以下身鬆胯的舞蹈動律,於北方搖擺上身頭手的動律不同,使《遷界》舞蹈別具南方特有風格。

香港舞蹈團行政總監兼《遷界》編劇曾柱昭認為,在香港歷史發展之中,清初的「遷界」是被很多人忽略的大事,卻對當時全港先民有翻天覆地的影響。《遷界》描述清代康熙元年(一六二二年),為斷絕明遺民於沿海抗清,遂以避海賊為藉口,而驅趕居民往內陸遷徙五十里。他介紹: 「我於是塑造了被迫遷的瀝源堡農戶李霖與女婿袁四都的悲劇,整個舞劇呈現天人抗爭的悲情。」為增強《遷界》的本土特色,曾柱昭為此劇編寫了兩首地水南音曲子《爐峰浩劫》及《展界安民》,並特別請南音名家唐健垣以說書人身份自彈自唱,由杜泳椰胡伴奏。

「地水南音」做故事引子

《遷界》的原創音樂由香港作曲家鄧樂妍寫作,以當代音響效果,配合香港中樂團的大型民族樂團演奏,以鼓樂敲擊和優美的中樂旋律,營造不同場面的感人氣氛。舞劇的另一特色是序幕和下半場引子,採用了珠三角相傳「地水南音」做故事引子,以引入說書人的敘事功能。

因《遷界》的故事背景為農村,為求令演出更立體及更有內涵,表演之前曾讓主演舞者赴粉嶺一個有機農莊體驗。曾柱昭表示: 「是次農耕體驗活動令演員演出時更具真實感,更讓大家了解經常被都市人遺忘的耕種知識,明白農夫工作的艱辛。」

是次製作是當代香港藝術跨媒介精英組合傑作,可讓觀眾在同一節目裡觀賞舞蹈、舞台藝術、中樂以及南音。

演出門票於城市電腦售票網發售,查詢可電二一一一五九九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