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6日 星期三

周凡夫:提早結賬 仍須檢討 香港藝術節四十大慶的回顧

原刊香港:《信報財經新聞》2012年6月6日 C5

今年香港藝術節進入「不惑」之年的四十歲,但何時「開幕」?何時「閉幕」?卻讓人感到困惑。原因是要遷就英國劇團的製作,去年9月已「率先」推出十場莎劇《哈姆雷特》作為前奏。此外,今年4月還要推出重演的香港話劇《香港式離婚》和推出世界首演、鄧樹榮行將進軍倫敦奧運的《泰特斯》(TiTus)第三版,為此,今年香港藝術節便首次出現「主要節期」這個名詞。

閉幕儀式的舉行便意味着在四十一天節期內舉行的五十四個藝團一百七十場表演節目亦順利完成,藝術節當局甚至在閉幕儀式後翌日便急不及待,公布整個藝術節的平均上座率逾94%的成績。這種「超高效率」現象呈現的正是香港藝術節得以建立起賴以成功的「名牌效應」及歷年來能取得「輝煌業績」至關重要的積極進取團隊精神。

失利節目四項 九成票房九成如果仔細分析,今年更驕人的是分作四十四個項目來統計的節目,上座率超過九成的多達三十五個,佔了幾近九成!其中一票無存的共有二十二項,剛佔了半數。餘下上座率在八成至九成之間的有五項,低於八成的只有四項!

該四項上座率「未符理想」的節目,亦不難找出「票房失利」的原因。排於票房榜末的《手塚》,由比利時編舞大師徹卡奧維(S.L.Cherkaous)以日本手塚治蟲的漫畫作品,結合英國獲獎無數的作曲大師涅廷索尼(Nitin Sawhney)的原創音樂和戲劇炮製出來的現代舞蹈劇場製作,最後取得的上座率只有56.75%,則多少讓人「跌眼鏡」,但此一事實讓人不得不承認,現代舞蹈劇場節目,在香港的市場仍然較小。同時,這個製作的對象定位看來亦較模糊,安排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演出三場,合共要銷售四千多張門票,那顯然是對市場估計錯誤了。

票房榜倒數第二的《泰特斯》,4月下旬才開演,這個數字必然仍會上升;發掘香港舞壇新秀的「當代舞蹈平台系列」的節目一,在座位不多的香港文化中心小劇場演出三場,演出的是三位香港後起新秀獲委創作的舞作,合共只有七百四十一張門票,上座率是72.33%,其實平均每場只餘六七十張門票而已,這對知名度仍不高的新秀來說,是預料中的事。

至於芬蘭女高音卡麗塔馬蒂娜(Karita Mattila)的獨唱會安排在一千八百個座位的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最後錄得上座率66.43%,那亦是意料中的事。馬蒂娜儘管紅透國際歌劇界,但在香港知名度卻不高,再加上選唱的是勃拉姆斯、德布西、理察史特勞斯和貝爾格(Berg)的藝術歌曲,這在香港的音樂市場來說,都是難以樂觀的因素。

電影院放廣告 以拓展新觀眾今年的宣傳策略,新的點子是運用電影院放映前播放廣告,用以拓展新的觀眾,結果收到了不俗效果,如在香港被視為市場不大的「世界音樂」,今年邀來遠在西北非洲沙漠馬里(Mali)的搖滾樂團塔里溫(Tinariwen),便透過已被認為是走下坡的電影院廣告,將票房刺激起來,結果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演出兩場,合共超過三千五百張門票,亦能售出96.9%!其實選取電影院做廣告,還要為節目和電影找「配對」才能收效。塔里溫的演出對象是外籍觀眾,便選取以外國觀眾為主的電影院來打廣告,《霓裳奇幻世界》的對象老少咸宜,也就選取了電影院的賀歲片來宣傳。

探索使用新場地,一向是藝術節致力的其中一個方向,今年新的場地是香港演藝學院的賽馬會演藝劇院,在四十四項統計節目中,便有八項合共十三場安排在該場地舉行,比例之高,明顯已不是「嘗試」,而是滿有信心了。其實這個場地可坐觀眾只是三、四百人,是一個中小型場地,勝在空間感十足,音響效果只能算是一般,用作為「過電」的音樂會演出會有較理想效果。現在「算賬」八個項目其中四個全滿(巴維哈斯四重奏、石坂團十郎大提琴獨奏、馬丁史岱費爾德鋼琴獨奏和鄒信傑的敲擊樂),多米拿堤合唱團及「中國風新民謠」的票房都超過九成,甚至周樂娉、周樂婷姐妹花的鋼琴二重奏演出兩場,平均亦有83.25%的上座率;至於要到4月下旬才開始演出三場的鄧樹榮《泰特斯》(2012年版),就現時銷票趨勢來看,應不會排在這八場的榜末。也就是說,有關方面的計算並沒有落空。

欠缺野心節目 留下一點遺憾今年的節目「盲點」是欠缺具有「野心」的節目。今年作為第四十年的特別節慶,在欠缺主題的情況下,「提供好事成雙的盛宴」(行政總監何嘉坤在訂票指南上所言),便成為今年的「特色」所在,然而這些「好事成雙」的節目,都可以在不同的年份中安排,和第四十屆並無直接關係。也就是說,今年儘管節目豐富,讓人目不暇給,但既乏具有「野心」的大製作,亦無演藝節目是特別為第四十屆設計,唯一能緊扣第四十屆的便只有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堂舉行的「香港藝術節四十年海報設計巡禮」展覽,這多少讓今年的節目欠了點紀念意義和熱鬧的節慶氣氛,留下了一點兒遺憾!

周凡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