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劉玉華:演大師名作 提升舞者水平 訪中國國家芭蕾舞團團長馮英

原刊香港:《大公報》2011年10月31日 C7

談到中國國家芭蕾舞團採取的「三足鼎立」藝術路向,馮英道:

「目前世界各國每個大型舞團都是這樣做的。『三足鼎立』就是說舞團既搬演中國自己創作的劇目、傳統的古典芭蕾劇目,也上演當代編舞家排演的作品,三足支撐地向前走嘛!

藝術路向「三足鼎立」

「如果想要成為世界上真正有影響力的舞團,一定要創作屬於我們自己的劇目,這是必需的;傳承古典劇目也是必需的,我們擁有很多世界芭蕾的經典劇目。然後,我們上演當代編舞家帶有實驗性的、比較先鋒一點的創作。這種現代芭蕾劇目都要演,不然我們就會落後於其他團了。」

過去二十多年多次到香港演出, 「中芭」曾分別公演了《天鵝湖》、《吉賽爾》、《唐.吉訶德》、《仙女》(又譯作《仙凡之戀》)、《海盜》、《希爾薇婭》等傳統的經典舞劇,將來還準備上演其他的經典,如《睡美人》、《舞姬》嗎?

馮英解釋說: 「沒錯,我們會準備上演的,但是在選版本的時候希望選最好的。譬如說,演《舞姬》( 「中芭」一九九六年首次公演《舞姬》第三幕),我們該選雷里耶夫版本?還是瑪卡洛娃版本?或者是其他新人的版本?除了版本外,經費和選擇合作對象也是我們得考慮的問題。當我們在經費能夠允許的情況下,如果能夠自由地想要演什麼就買什麼劇目的話,這樣就比較好。合作對象方面,得找到跟我們在藝術上有共同的追求和認識,而且能真正合得來的編舞家。」

昔日是「中芭」主要演員的馮英,曾擔演多齣傳統古典劇目,演出經驗豐富。可想過仿效國際舞壇上許多舞團藝術總監的做法,親自排演個人版本的《睡美人》或其他的古典劇目?

「沒有。我沒有去想這個問題。因為,第一,到目前為止,我可能還沒有這個能量,還沒有這個本事。「很客觀地講,我們團在中國來講是一個大團,已經五十多年的歷史了;但相比世界其他有經驗的舞團,畢竟還是年輕的嘛!像這種古典劇目,我們必須向人家最好的去學習,傳承並引進最好的東西。

我們還是在當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嘗試改編。事實上,我們曾經嘗試過排自己版本的《天鵝湖》,以及中國版的《胡桃夾子》。「中芭」以前演過肯尼夫.麥美倫版本的《睡美人》,但已好長時間沒演了,往後還是要恢復上演的。」

塑造人物能力需改進

馮英接着說: 「第二,作為團長我得作多方面的考慮。按我們實際的現狀作前瞻性及階段性的思考,既考慮觀眾,也考慮提高演員的素質。譬如說,我們這段時間演員還是比較年輕,雖然他們技術方面足以證明具備非常高超的水平,但仍缺少那種能夠震撼人的舞台魅力;而且在塑造角色,表現人物內心情緒的藝術表現力方面,仍有待進一步的提升。他們極之需要演出多些各國大師的名作,好讓他們能夠把一己的藝術表現力更豐富地展現給觀眾。」據資料顯示, 「中芭」自二○○○年起,十分積極地邀請享譽國際的許多編舞家到北京給舞團排演新舊經典劇目,又引進大量不同風格的當代芭蕾舞大師的現代芭蕾舞名作。舉例說, 二○ ○ 五年, 羅倫. 栢德(Roland Petit)給「中芭」排了其家喻戶曉的三個短篇劇目:《卡門》、《阿萊城姑娘》及《少年與死亡》(又譯作《年輕人與死亡》)。

二○○七年舞團更一口氣推出瑪卡洛娃版本的《天鵝湖》全劇、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台柱明星兼編導卡德爾.貝拉爾比(Kader Belarbi)專誠為「中芭」創作的《交融》、德國萊比錫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兼編導烏維.舒爾茨(Uwe Scholz)的《貝多芬「第七交響曲」》、威廉.科西(William Forsythe)的《多少懸在半空中》(又譯在《在半空、微升》)及意大利著名編舞家毛羅.比貢澤蒂(Mauro Bigonzetti)編創的《卡茨米爾的色彩》(Kazimir,s Colours)。

演員們要在短時間內掌握這麼多編舞家各種各樣的獨特創作風格和動律,有否遇上困難?

「當然有啦!譬如說排威廉.科西的《多少懸在半空中》(In the Middle, Somewhat elevated),因為他的姿態是在快速移動中,有時候,又是這樣的衝出來。」

馮英邊比畫動作邊道: 「開始的時候一定是不適應的,但我們現在的演員非常聰明,他們非常了解自己的身體,運用起來十分自如。像科西的作品,是比較難、比較有挑戰性的。對年輕演員來講,他們想多跳不同的節目,非常渴望多演這些傑出的、有品質而且具代表性的作品,這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呀!

「演員的成長是有過程的,碰到困難的時候,有的人往後縮,我們還是要鼓勵他們。起初《多少懸在半空中》不能完成,他們就不斷地鍛煉,晚間用一些自己的時間在教室裡磨練。『中芭』演員這種刻苦的精神還是值得讚揚的。

「此外,我們還演了巴蘭欽的多個舞作、莫里斯‧比才特的《火鳥》、麥美倫的《協奏曲》(Concerto)、哈羅德. 蘭德爾(Harold Lander) 的《練習曲》(Etudes) 、約翰. 格蘭高( 又譯作約翰. 克蘭科(John Cranko))的兩部長篇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及《奧涅金》……等廣為人知的當代劇目。尤其是格蘭高的兩齣大型舞劇,都是由史圖加芭蕾舞團藝術總監雷德.安德遜(Reid Anderson)親自來給「中芭」排演的。他看了我們幾位女主角的表演,覺得非常好,各有特色。

「二○○五年『中芭』到澳門巡演,曾推出羅倫.栢德的三部短篇名作。二○○七年在澳門公演羅倫.栢德的搖滾芭蕾《平克.弗洛伊德芭蕾》(Pink FloydBallet)及格蘭高版本的《羅密歐與茱麗葉》。這次香港演出完了,我們將於十一月底到澳門上演格蘭高的《奧涅金》。可惜,上述這些劇目還未曾在香港的舞台搬演!

邀大師排舞啟發舞者

「其實, 『中芭』演的《奧涅金》完全是我們一個版本。我不是說舞蹈編排,格蘭高編的舞蹈是一模一樣的,但『中芭』的《奧涅金》在舞美設計方面,整個的呈現是比較簡約的,它不像過去那種很華麗的場面;簡潔中卻保留着原有的格調。設計師特別讓此劇呈現另外的一種風格。你看到了就會明白是什麼回事。

「話說回來,我目前思考的是:什麼階段該排什麼劇目才合適?演員要是表現力有欠缺,可能我們就更多地爭取跟芭蕾大師的合作機會,我們需要這些大師級的人物來啟發演員。像漢堡芭蕾舞團的約翰.紐邁亞(John Neumeier),我們現正與他磋商,看看能否請他來給『中芭』排演他的《茶花女》。若能成事的話,對提升我們演員塑造人物方面的能力一定有好處。」(二)

劉玉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